姚洋:不这样做,就会走偏到西方福利社会
guancha
自去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政策施行后,引发社会普遍关注。有专家提出,个人养老金是个人实名制账户,很有潜力成为统一城乡养老金的发展方向,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未来保障很有好处。
对此,姚洋认为,个人养老金是在国家基础养老金之外,再去开一个养老金账户。但他表示,“这个显然对农村居民是不适用的,至少是现阶段,只有城里人才可能会去缴纳,因为有各种退税补贴。”
姚洋补充说,农村居民收入本来就比较低,不太可能为了自己的养老,再去参加一个额外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中国应该学美国****共和党?
“当我们讲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五险一金等,更重要的是去看我们如何投资于民的问题。”姚洋说。
“我们要提高社会福利,可能就没法走西方福利社会的那条路。”姚洋强调,在西方社会,福利是执政党和老百姓之间的一种所谓的政治交易——“我给你福利,你给我投票。”
关于美国拟成立的政府效率部,姚洋提出质疑:“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减税人人欢迎,但如果政府要敢砍老百姓的福利,风险就很大。唯一的可能就是去砍联邦政府的支出,这也很不容易,因为好多支出都是刚性的。”
姚洋举例说,很多人都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里根总统做得很好,“这都是不看历史数据的”。里根时期的核心政策是减税、放松管制,所以八十年代里根时期的美国财政赤字很快就上去了。真正实现财政平衡甚至略有盈余的是克林顿时代,民主党不减税,遇上经济好,到克林顿执政末期实现了财政盈余。
姚洋说,国内有很多人都相信美国共和党的做法:要减税,要提高效率,但“这样做不是说没有积极作用,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难度非常大。”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片来源:中银研究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搞社会福利?
姚洋认为,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在于投资于民,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能力。“当然更多是要提升农村的收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这方面城乡差距实在太大。这种城乡差距会形成一系列后果,如果城乡差距无法消除,我们的收入差距就无法消除。”
他提到,农村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比如得了近视眼都不知道,看不清楚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就不学了。“孩子一天不学,两天不学,慢慢就跟不上了。其实城里的孩子不用那么担心,中考分流的时候,75%都是农村户口被分流到职高去的。”
“这样的职高就成了一个阶层固化、社会固化的工具。”
姚洋团队针对2007年和2009年的初中毕业生做过一份涉及5000人的调查,通过数据发现——读职高是最坏的选择。5000人中,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是上了普通高中的人要高一些,上职高的人次高,初中毕业的人是最低的;在调查对象30多岁的时候,姚洋团队又统计了他们最近这份工作的收入,发现初中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中位数收入基本拉平了,而职高的中位收入比这二者都要低。
“因为其中一些初中毕业生没选择读职高,很早参加了工作,这些人里有一些去做了小老板,甚至是比较大的老板,一下把收入拉上去了。哪怕去打工,初中毕业生的收入也会高一些,因为社会经验更多。”
如何把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起来,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姚洋说,“这需要我们的财政支出向农村地区去倾斜。”
姚洋表示,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平等仍然是城乡的不平等,而城乡不平等里最大的不平等是教育的不平等。教育决定一切,在中国,你不接受大学教育,就很难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我们政府要投资于民,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能力,我觉得这应该作为中国福利制度的基本追求。”
姚洋进一步解释,这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说的是一致的,即“个人的解放是全体人类解放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即每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们不需要把人的能力拉平,这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把每个人的潜能都给挖掘出来。按照户籍来统计,我们还有将近60%的人住在农村,农村孩子占了至少一半,你能保证农村孩子里头没有天才吗?肯定有。但农村的教育不行,天才就被埋没了。”
“所以,我们要先把根本性的原则定下来,然后再去谈怎么建立福利社会,否则就可能走偏,就可能走到西方的那种福利社会:一些人的的确确拿到很多的福利,但他不太干活;一些人拼命干活,最后却拿不到福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