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火腿肠“穿”上自制新衣
【释放民企创新活力】
◎实习记者 荆晓青 本报记者 徐庆群
肠衣,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包装材料,实则是火腿肠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承担包装功能,更直接影响着火腿肠的口感、保鲜及食用安全,可谓藏着大学问。
从最初包装和密封技术全部依赖进口,到如今实现自给自足乃至出口,再到创新材料的逐步应用,小小肠衣的产业发展,折射出民营企业的创新蜕变。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河南漯河,实地走访了多家制肠企业,了解到肠衣背后的创新历程。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
在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第一工业园繁忙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了一颗颗白色的小颗粒。
“这是制作肠衣膜的原料。经过工艺处理后,它能转化为安全的耐高温肠衣膜。”双汇全资公司——漯河连邦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邦公司”)总经理陈智润介绍道,肠衣膜通过先进的自动化卷取成型工艺处理后,最终被制成筒状肠衣。
“肠衣膜与火腿肠肉馅直接接触,因此它必须具备阻氧、阻湿、耐油、安全的特性。”双汇副总裁周霄告诉记者,“肠衣膜的质量标准极为严格,原辅材料必须符合中国GB 9685等相关标准。特定物质迁移量必须控制在规定值以下,以防止其渗透到火腿肠内部,影响火腿肠的安全、色泽和口感。”
“20世纪90年代,肠衣完全依赖进口,当时的成本高达每吨12万元。1996年,我们引进了第一条肠衣膜生产线,由于国内没有成型技术,学习操作还要出国接受培训。”陈智润回忆道,他的师父就是首批走出国门学习相关技术的工人之一。
后来,双汇专门成立了包装技术研究中心,并投资建设了致力于肠衣包装生产技术研发的连邦公司。我国的肠衣及其技术,经历了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在生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不仅生产效率较以往提高50%,生产成本也比进口肠衣低了70%。如今,连邦公司的肠衣生产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牵头制定了肠衣膜国家标准。
“自动灌装、打扣、封装等设备在漯河都能找到。我们正在建设智能食品装备制造产业园,专门生产肠类制品灌装封口装备。”漯河经开区办公室副主任张乐介绍,“随着国产设备的不断升级,我们自研的生产线已能高效完成截断和封口任务,稳定性和精确度都大幅提升。”
选材设计推陈出新
河南御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御江食品”)在可食用肠衣选材和外包肠衣设计上花足了心思,打造出一款年销售额近亿元的脆皮肠。
御江食品相关负责人杨正伟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创新型肠衣的应用,为火腿肠推陈出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他解释道,由于猪肠羊肠等供应不稳定,且加工工艺复杂,传统可食用肠衣正逐渐被具有独特风味的人造肠衣所取代。使用牛皮真皮加工而成的人造肠衣,因其韧性强、规格统一、口感紧实,正成为许多高端火腿肠产品的首选。“选择可食用肠衣时,其韧性、胶原蛋白含量、耐高温性等都是考量的关键指标。”杨正伟补充说。
御江食品还在外包肠衣的图案设计方面下足功夫,不仅将热量、蛋白质、杀菌方式、淀粉含量等营养信息融入其中,还将生产工艺细节等元素展示给消费者,易撕切口也从传统半月形变成更加精致的几何虚线纹样。“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和时尚需求的不断提升,作为呈现火腿品质的载体,肠衣设计也将更加多样化。”杨正伟说。
在双汇,传统肠衣膜的颜色由单一的红色,发展为与国际通用色系接轨的五颜六色。“无论怎样变化,确保安全、美味与新鲜,始终是肠衣发展的最基本目标。”陈智润说,“肠衣对颜料的安全性能要求很高,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使用染色剂。带有浅色图案的肠衣通常采用外表面单层印刷,而深色图案则通过在表面增加一层浅色保护膜进行夹层印刷,以确保安全性、稳定性及美观度。”
陈智润表示,用更少材料达到更好包装效果,推动绿色低碳和可回收包装材料的使用,是未来肠衣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