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斌、朱泓宇:以“数智华流”助推中国文化出海
作者:史安斌、朱泓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中国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数智华流”(中国数智媒体平台出海)这一新兴现象,正在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推动力。
借助数智媒体平台的创新与国际化布局,以网文、网剧、网游等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强劲崛起,相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用户的广泛认可。概括地看,数智华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实现高质量文化供给,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喜爱。数智华流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力提升,还需把握好以下三组关系。
首先,数智华流赋能文化出海要兼顾“利”与“理”。部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市场取得成功的数智华流产品,凭借垂类化的功能性和服务性获得用户青睐,为相关产品“走出去”打下基础。只是,不可简单认为此类现象便意味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增强,而是仍需考察这些数智产品的商业资本逻辑与其文化交流属性之间的关系。
如学习类产品Question AI全球下载量破千万,覆盖多个学科,有效帮助海外学生群体通过“一键扫描”解决学业问题;主打“陪聊”的智能产品TALKIE和Poly.ai等也通过杂糅化的虚拟角色开发、强变现力的卡牌系统设定、追求情绪价值的拟真化语音定制等玩法,充分满足海外用户体验。需要承认,上述数智华流产品的成功,体现了我国数智产业的创新实力与出海能力,但如何兼顾好其中的商业盈利价值、可通约的产品服务属性,并润物无声地赋予其“以中为体”的文化底色,均成为未来数智华流取得突破与发展的关键。换言之,为了提升国际传播效力,在推出高质量服务的同时,需巧妙融入中华文化及文明之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文明的深层交流。
其次,要辩证看待“俗”与“雅”。部分数智华流产品,如网文、(微)短剧或短视频等,可能借助“暴力”“擦边”等手段吸引眼球,存在低俗内容泛滥化的风险;刻意迎合用户的爽点逻辑或把中华文化包装成带有猎奇意味的他者,则容易落入流量窠臼、造成审美降级。对此,需要强化规范、正面引导,提升从业者素养,明确常情常理的通俗表达不等于低俗、媚俗,并鼓励出海“新三样”的内容创作者勇担使命,制作内嵌中华优秀文化的高雅、上乘之作。《黑神话:悟空》是这个方面的一个正面例子。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不仅体验了东方美学与中国哲学智慧,也对中华文化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内涵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次,要明晰并平衡好“器”与“道”。数智媒介产品更新换代快,器物层面的算法与大数据等数智技术不断发展、升级,如何保障相关文化的“理序之道”长青,倡导文明交流互鉴至关重要。若我们认为大众传播时代的好莱坞电影承载了美式价值观与美国等西方主流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那么正在崛起的数智华流产品无疑为中国式现代化“鲜活的媒介呈现”提供了巨大契机与潜力。
TikTok等平台上,以“#chinatravel”为标签的视频正在走热,大量外国博主旅居中国,他们用简易的拍摄手法记录下真实的当代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用“他塑”的角度、富有感染力的镜头语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故事。数智华流通过视听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仅仅等于饺子、武术和京剧等“老三样”的脸谱化认知,立体、全面而生动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形象正在被当下的数智媒介技术所丰富、再现并铭记。
中国国际传播的效力提升要做到以数智华流助推文化出海,处理好上述三组关系成为新的考验。“以中为体,以智为用”需要对中华文明做到与时俱进的阐发,在构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驾驱好数智技术,使之成为文化出海的正反馈机制。(作者分别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