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机制发挥香港穿针引线作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环球网财经记者 田刚】2024年是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10周年,从最初的沪港通,到后来的深港通、债券通、ETF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拓展和升级,交易规模和活跃度显著提升。
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陆股通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的主要渠道,不仅便利了中国内地资金流入香港股票市场,更取代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成为内地投资者寻求海外资金配置的首选途径。
近年来,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占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股票资产总额比例持续提升,并增至近八成。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北向资金合计持股市值2.21万亿元,电力设备、银行、食品饮料等为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居前的重仓行业。持仓变动方面,非银金融、社会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去年末北向资金持股量环比增幅居前。
光大证券国际董事兼产品开发及零售研究部主管陈政生此前公开表示,互联互通机制有效发挥香港穿针引线的作用,是全球与中国之间的对接窗口,助力国家在金融领域加快对外衔接,实现金融强国建设。
另有业内人士建言,现时互联互通机制已涵盖股票二级市场,下一步是探讨能否加快扩展至一级市场;从过去数年实际效果来看,上交所、深交所及港交所的IPO市场,集资额稳居全球前列,往后若能推动新股通,其潜在的积极影响将是深远的。